农事活动影响下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阅读量: 来源: 时间:2021-08-20

该项目针对红壤坡地农事活动中的水土流失、旱涝急转和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在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历经10多年的系统研发,取得以下重大创新性突破: 1)首创大型野外坡地水量平衡模型,集成创新了“三维激光-近景摄影-无人机遥测-模型模拟”于一体的多维监测技术。创建了集水土流失科学研究和动态监测于一体的试验平台,实现了设计理念和技术集成上的原始创新,积累了海量水土流失观测数据,大型野外坡地水量平衡模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首次阐明了红壤耕作构型和旱涝急转气候条件下坡面土壤特征、近地表水文过程及氮磷的伴生输出规律,明确了红壤坡地农事活动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发展和丰富了红壤水土流失理论,奠定了构建防控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3)创新构建了保水、保土、控污为一体的“一控二保”红壤坡地农林生产的保护性治理模式。集成提出了坡面植物工程、地表生物覆盖、坡面改造、氮磷阻控、养库扩容和坡地末端生态净化等6类关键技术,构建了 “一控二保”保护性治理模式,解决了农林生产和生态保护协同提升的重大难题,丰富和完善了农事活动影响下的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控技术体系。该 成果以“集中示范-典型推广-全面辐射”应用推广模式,建成示范基地9处、面积18.3万亩;并在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红壤地区辐射应用推广达3323万亩,水土流失量下降70%以上。项目应用推广区新增利润达11.70亿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重大。

5.png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