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水利科技成果评价项目公示
阅读量: 来源: 时间:2024-06-24

    

成果名称:红壤丘陵区低影响开发导向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关键技术与模式

完成单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南昌工程学院

研制人员第一完成人——涂安国,负责低影响开发导向下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并组织实施

第二完成人——莫明浩,负责低影响开发导向下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和推广实施

第三完成人——葛佩琳,负责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范制定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详见附件

项目简介: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当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和今后发展的大势。随着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的提出,建设“海绵体”为小流域治理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思路。成果针对南方红壤地区降雨强度大、红壤透水性差,但对氮磷吸附性强的特点,依据“关键技术研发-建设模式构建-成效评估-推广应用”的思路,开展红壤丘陵区低影响开发导向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关键技术与模式研究。研究得出了填料比例和结构参数与水文调节、污染去除率的关系,从而优化生物滞留系统、植草沟、透水铺装等单项低影响开发设施结构及其参数,由此发展适应生态清洁小流域的LID关键技术,构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海绵细胞”;构建SWMM模型,对小流域LID设施的空间配置进行模拟计算,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规划小流域措施空间布局,组织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海绵组织”;根据小流域自然景观格局,创建管理和治理技术并重的低影响开发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和建设途径,形成生态清洁小流域“海绵系统”。构建了水土流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形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评级标准。

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参数本土化,发展了适应生态清洁小流域的LID关键技术。针对红壤透水性差、氮磷吸附性强的特点,得出了权衡水文调节和污染净化的填料配比和结构设计参数,由此发展了生态滞留池、植草沟和透水铺装等LID关键技术。

2)优化LID措施空间布局,创建了管理和治理技术并重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低影响开发治理模式和实现途径。构建LID设施布局优化模型,基于径流调蓄和污染拦截最大化目标,规划布局LID设施,从而形成生态清洁小流域低影响开发治理模式。基于自然景观的解决方案形成以降雨径流和面源污染调控为基础,沟塘水系功能提升为纽带,农业景观格局优化布局为重点的小流域低影响开发模式实现途径维持小流域海绵系统,达到增效目的。

3构建了水土流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形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评级标准

研究成果在宁都县、赣县区、南康市建立了推广示范区,并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提供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以上项目拟组织 2024 年度水利科技成果评价,特予公示。公示期:2024 6  24 日至 2024  6   28 日,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对公示内容提出异议。异议意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异议的意见要加盖公章,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个人异议的意见要署真实姓名,并附个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异议意见请寄送至江西省水土保持学会秘书处

联系人:熊文娟

电话:0791-87606705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北京东路1038

邮编:330029

 

 

 

 

 

                                                          江西省水土保持学会

                                                               2024624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