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果评价公示】饮用水源与景观养殖水体有害蓝藻水华防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阅读量: 来源:江西省水利学会 时间:2024-09-18

2024 年度水利科技成果评价项目公示

 

成果名称:饮用水源与景观养殖水体有害蓝藻水华防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完成单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杭州古伽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双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富鸿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研制人员第一完成人——戴国飞,负责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

第二完成人——贾云璐,负责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和实施

第三完成人——杨平,负责协助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协助组织项目实施

第四完成人——韩吉,负责协助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设计,负责蓝藻一体化打捞船技术开发和应用,建成项目示范点5

第五完成人——甘南琴,负责协助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第六完成人——宋立荣,负责协助项目总体方案开展实施

第七完成人——胡建民,负责协助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协助鄱阳湖流域水体调查及藻种库建设、项目示范点建设

第八完成人——方媛瑗,负责协助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协助组织项目实施

第九完成人——仇健,负责协助项目技术开发与示范工作,负责光催化氧化材料的开发应用与推广,建成项目示范点3

第十完成人——彭宁彦,负责参与鄱阳湖流域藻类调查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第十一完成人——刘小佳,负责鄱阳湖流域藻类调查研究

第十二完成人——李仁辉,负责鄱阳湖流域附着蓝藻藻类调查与分离鉴定,鄱阳湖流域藻种库创建

第十三完成人——张磊平,负责协助项目技术开发与示范工作,建成示范点2

第十四完成人——胡瑞柱,负责协助项目技术开发与示范工作,建成示范点2

第十五完成人——代涛涛,负责协助开展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与技术开发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详见附件

 

项目简介:

项目属生态水利、水环境保护等多学科交叉领域。

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源与景观养殖水体有害蓝藻水华的发生呈现出高频次、大范围特征,不仅给饮用水及水产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而且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项目针对蓝藻水华控制难度大、技术靶向选择性差、控藻去毒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在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历经10余年的系统研发,取得以下重大创新性突破:

1)首次系统性完成了全省主要藻类的调查鉴定、分离保藏及风险状况研究。探明了全省重点水体富营养化藻华风险及初步成因,弥补了江西省甚至全国在大型引水工程附着蓝藻风险认知方面的空白和滞后,发现并记录了多个本地藻类新物种,揭示并预警了鄱阳湖藻毒素环境风险,为全省水环境预警和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指导。

2)创新发展了3项重度蓝藻水华灾害快速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和3项轻中度藻华绿色长效防治关键技术。创造性发明了靶向选择性失活蓝藻和去除藻毒素的离子改性产品,并研发配套的全自动蓝藻打捞存储一体船以应对突发性规模性藻华;开发出精准缓释氧化控藻、可见光驱动光触媒灭藻等绿色长效抑藻技术用于早中期水华预防。

3)创新构建了协同水生态环境治理与水体藻相结构优化调整的2种水功能分区藻华治理模式。在饮用水源地,采用应急控藻与长效抑藻紧密结合模式;在景观养殖水体,采取控藻与净水修复技术优化并串联使用模式。最后将上述2种模式进行规模性验证并推广应用,取得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成果以集中示范-典型推广模式,建成示范基地3处共400余亩水域;并在江西、湖北、江苏、浙江、陕西等地区辐射应用推广超80000亩水域。项目应用推广区投资达1.77亿元,新增利润达2856.19万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重大。

项目制定国家标准1项,国家团体标准1项,获国家专利53项(发明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9项,入选水利部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目录2项,发表论文62篇(SCI/EI 41篇),出版专著2部;培养硕、博研究生26人,培训全国藻类技术骨干1000余人。

 

以上项目拟组织 2024 年度水利科技成果评价,特予公示。公示期:2024 9  18 日至 2024 9  24 日,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对公示内容提出异议。异议意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异议的意见要加盖公章,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个人异议的意见要署真实姓名,并附个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异议意见请寄送至江西省水利学会秘书处

联系人:王晚秋

电话:0791-87606660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北京东路1038

邮编:330029

                          

 

 

单位(盖章):江西省水利学会

2024918


附件3、科技成果评价项目公示(戴国飞)_05.jpg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