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茂江西的“新余模式”
阅读量: 来源: 秦璐 时间:2020-07-07

江西新余,我曾去过。

上一次去,是去寻访水。而此次亦是。

趁晴光日丽,挟抱着探旧访新之意,欣然而往。

山,车窗外不断起伏。即使在多山的江西,这条山脉也绵延长远得让我有几分讶异,善谈的司机师傅告诉我,这是蒙山。

车缘着这道“峰峦向背分三郡,摩岩肩比百仞”的高大绵长一路驶去,司机师傅闲闲道来:“别看这座山没啥名气,但我们本地人都知道,蒙山是座万宝山。这满山的林木就不说了,伯乐树全世界都稀有,蒙山的白云峰上有;金、银、铅、白钨、大理石矿,都是好东西,蒙山有;几斤重的蛤蟆少有吧,蒙山有;鹰头龟珍稀吧,蒙山也有。岳飞将军还为这里平过乱。但我们蒙山最好的宝是什么,你知道吗?”见我摇头不解,他谈兴愈高:“水”。

原来,蒙山的最高处是白云峰,峰之东,有蒙岩,岩削谷幽,气象万千。相距数百步之间有上下一泉洞,泉流汨汨,深邃莫测。上洞泉水充溢,泓澄绀碧,流泉泻壁,如飞练,裂帛,声响幽谷,怵目惊心,令人爱而不敢俯睨。古时,蒙山圣济寿里有一位名僧叫绍济和尚,佛、道、堪舆俱通的他非常喜欢这眼泉水,总在泉畔留连。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泉视为灵迹。常有病患去那里汲水喝祈求康健,更有上高和新余的好几任县令,在干旱灾年,率领缙绅前往祈禳求雨。与别处不同,此地求雨常捉两只白鸭放入洞泉(取“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意),如能求得天雨,说明这县令清白爱民,感动神灵;反之,则暗示这县令德行有亏。

“‘求雨’是封建迷信,但山上的泉水是真好,一年四季从不干涸,又清又甜。我听老一辈的人说,泉水的出口峭壁上,刻了有一尺多高,宽八、九寸的“龙施泉”三个正楷字,是明嘉靖年间,新余县令写的。刻石右边砌有石坊,两边有副对联,写着‘养得一番灵气,静观万物生机。’”司机师傅娓娓道来。

好一个“养得一番灵气,静观万物生机”!

再看这山,只觉得他的褶皱林峦间,有了被水写就的层叠文字。书写着当地人对这古老山脉的孜孜探求和满心冀望,铭刻着爱国将领的忠肝义胆与满腔赤忱,亦记录着一方官员“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深思量与切切忧患。

尚未抵达目的地,水,便给了我无尽的遐思。

山携苍翠奔涌百里,一个转弯,到了。

下车,水光照面泼来,好清!

路边的沟里是水,洼里是水,遥遥的桥下是水、湖中是水。远处,近处,处处都叫水映得亮眼,洗得干净。一眼望去,镇子有种园林般的工整与秀丽,可这乡居与村道又确确实实与城市里的园林不同,独具一种清风拂过、山泉洗过、红猛日头狠狠晒透了的生动澄澈。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便是如此吧。

依山傍溪的双林,在新余的分宜县。古为吴、楚之地,宋雍熙元年(984年)属分宜县彰善乡,民国29年,成立双林乡,1989年,建立双林镇。因既具东连新余,西走宜春、万载的地理位置优势,加之又盛产苎麻,夏布。早在清朝乾隆8年(1743年)就始建了墟场,与周边贸易往来频繁,成为分宜一带最繁华的农村集镇。

几束好奇的阳光忽闪着眼眸,攀上窗棂,被一整汪清凉盈盈的水所诱,顽皮地跃下,斑斓的光柱直映池底。池内泉水明净碧清,池底随处涌出亮晶晶的珠泡,一串串、一行行、一簇簇、大小错落,闪闪烁烁。有的极轻快俏丽,好几串小热热闹闹挨挨挤挤地拥上来,有的酝酿半日才晃晃悠悠地吐出一个大水泡,行到中途又闲闲逸散。这池子里的万斛珠玉,姿态万千地摇曳升腾着。

“我们本地人叫它米筛泉”。双林的黄志兵告诉我。

这米筛泉涌出的泉水,便是双林镇自来水厂的水源。

从2012的六月开始, 黄志兵年就担任起这个自来水厂的厂长一职。因为本就是当地人,又曾任多年村主任,说起这双林的水来,就真是滔滔不绝了。

他告诉我,上天固有好生之德,但不是每个村落都能有如双林镇上这般,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水。光是双林镇所辖的16个行政村里,都有好几处用水极为困难的村子。“就说说我们双林镇最大的集贤村,村里有二千一百四十多口人,2013年以前我在那里做驻村团支部书记。村里吃水靠什么?一口小水塘。你不晓得,农村里散养的鸡啊、鸭啊、狗啊、猪啊到处跑,地上啥都有。晴天还好,下雨天什么脏东西都顺着雨水淌到塘里去,一口塘硬是不晓得几脏,我们把水拿去化验,没有一项检测不超标。就是这么脏的水,等到旱天,池塘干起来还要打抢,去晚了都挑不到。天天吃的、用的是这样的脏水,你说人要不要得病。那时候村子里组织大家体检,好多人去都不敢去,一检查就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只有当年从外村嫁过来的几个新媳妇,喝这样的水还喝得少,没检查出啥毛病。还有宋家村,2014年,县委书记去那检查工作,看到老百姓喝的泥汤般的水,当场发了火,质问:‘这个水哪是人喝得的啊?赶快想办法把水接过来!’”

他指指水管说:“没接通自来水那些年啊,集贤村里没出过几个大学生,更没有出过一个考上一本的。年轻人想去当兵,体检也通不过。村干部们也着急,村委会放了话,谁考上大学,我们奖励他一万块钱,楞就是没有。可打从接通了管道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才两年,就有学生考上了大学。现在村里大学生越来越多,光是今年就有5个学生考上了一本。”他又指了指自己的头说:“喝了好水的脑袋,不一样。”

黄志兵和双林的许多人一样,愿意把双林许多村落所发生的一份份喜悦归功于洁净的水。

“水厂1990年就有了,可是供应的量很小,面也很窄。自从2012年江西省水利厅启动了一系列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镇里分两期,为水厂先后投入了600多万,历经三次扩建升级,又调配了连同我在内熟悉本地情况的五个工作人员,现在,这个厂的供水量每天可以达到1000吨,足够供应七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加一个集镇。“

“只有五个人?”我有些讶异。

“对,别看我们人不多,可水厂的日常设施维护、水质常规检测、损坏管网维修、收费……样样都拿得起!”原来在这些年当中,水厂的工作人员不光参加了各种相关的技术培训,还主动到乡里的卫生院讨教,学习如何进行常规的水质监测。摸索着,学习着,试练着……“现在,水质的常规9项我们几个基本都会测了,一般情况的管网安装、维修我们也都能处理得了。”看着他自豪的神色,我赞叹:“你们可真不容易!”

“是不容易,往宋家村接水那次,我们和县里派来的8个人一起,13个人不分日夜干了17天,铺了1.5公里的主管,给97户人家接上了水;2017年,因为海螺水泥厂征地落石危险。青竹村,槐树下村小组,整个村83户人家集体搬迁。我们花23天铺了1公里多的主管……”

最让黄志兵难忘的,是2015年的除夕。

清晨五点多,电话接二连三地打进了水厂的值班室——停水了。水厂师傅们拿起工具就出了门,经过摸查,很快发现了问题管道。师傅们二话不说跳进冻入骨髓的泥水里抢修起来,可修了一半发现,需要替换上250mm直径的管子和配件,安装配件还需要特定型号的工具,库存用完了,镇上也买不到。

这可怎么是好?在这中国人最重视的团圆节日里,外出求学、工作的游子都回到了家乡。没有了水,茶烹不了,饭煮不成,更别提家家户户都要精心准备的那桌年夜饭了。情急之下,镇长一边派人到新余市区买配件和工具,一边派出了镇里的消防车、洒水车,装满了水箱,挨家挨户地送水应急。

除夕的家家户户,热热闹闹,除夕的街头巷尾,冷冷清清。到处都因为过节而放假了,不知跑了多少路程,不知打了多少电话,也不知敲了多少门扉。终于,维修管道所需要的材料都在新余买齐了。

待到一身泥水的他们加班加点修通了管道,已经是大年初一早上的六点了。老黄说,除夕夜里饭店都关门歇业了,买不到什么吃的。他们的那顿年夜饭,吃的是附近农家炒的几碗米粉。

自来水管接入了家家户户,人们逐渐习惯了它带来的便利。水厂的工作人员日复一日一丝不苟地检测、维护、抢修着。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年复一年有条不紊地延展着自己的疆界。

2018年9月25日,双林水厂由分宜银龙水务有限公司接管运行。

新的变化总是带来新的气象。相较于之前直接抽水供应的方式,水厂开始通过投加次氯酸钠将源水进行消毒,专责的化验人员对水源水、出厂水及管网水进行检测;还会每年两次将水样送到上级检验中心进行106项全分析指标检测。确保了合格的饮用水输送到用户。

为能采用更科学的水处理工艺,双林水厂迎来了新一次的嬗变,2019年3月29日,总投资1200万元,日供水规模1万吨,服务双林镇全镇3万余人的新水厂开始建设。建成后的新水厂里,源水将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四道工序,层层净化后再通过供水管网输送给用户,同时安装的还有24小时水质在线监测仪,确保出厂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水可生木,木可成林。水,茂盛了双林的往昔、如今,以及可期的将来。

如果说在双林发生的关于水的种种变化,是江西省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奏出恢弘交响乐中的一个个闪亮音符,那么,在新余市水利局的胡振南看来, “新余模式”则是整部乐曲中的一段精彩华章。

“新余是全省唯一一个把城市供水留在水利局的城市”。胡振南自信满满的神情让我起了探究之意,我问“其他市都将城市供水管理划到城建部门,新余为什么要将其留在水利局?”

他告诉我,新余的一些乡村,比如马洪办的马洪、桂花、库彼、南岭等村委的村小组,曾经一到旱季就缺水,平均每年的缺水期都长达一个多月。那些难捱的日子里,几千名饮水困难农户的居民生活用水都是靠乡镇政府、村委用消防车运水,甚至只能由村委的村干部帮他们挑水送水。正是出于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的长远考虑,单一的管理主体,可以更为积极有效地进行统筹协调、更好更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饮水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标志,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措施。从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到2017年5月江西省委联合省水利厅提出到2020年江西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再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现阶段开展的脱贫攻坚战役,都把解决民生放在首位。

解民之所忧,刻不容缓!在吸收消化了江苏武进、湖南宁乡、江西高安和乐平等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经验与做法后,与已经有合作基础的中国水务集团携手,新余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于2017年2月启动,6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各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不仅多次深入建设现场视察指导,还在多个会议、多个场合安排部署和亲自调度工作。市、县(区)、乡镇层层成立城乡供水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县(区)、乡(镇)年度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指标。更通过新余日报、广播电视、大型户外广告、手机短信、微信平台、悬挂横幅、宣传车、宣传单、宣传册等多形式,全覆盖地宣传城乡一体化供水的重大意义、优惠政策、目标任务等。

两年来,新余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不仅在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效,更在解决农村供水建管问题中实现了破局。

让胡振南引以为傲的“新余模式”中,“四补”——“农村不行城市补,财务不行资本市场补,主业不行副业补,现在资金缺口将来补”被灵活运用。通过水价调整实现城市居民参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通过项目融资、股票市场等实现了社会资本的参与;找到了实力雄厚的专业单位作为合作对象,污水处理工程等实现行业互补;政府资金在开工5年内到位,既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也利于将农村安全饮水资金集中使用。

解决了建设的资金压力,减轻了政府与群众的经济负担。开户费由1680元每户减少到600元每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等三类特殊人群再减半收费。为全市农村居民减少1.4亿元的支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资金投入由过去“政府拨款、群众自筹”变为 “企业出大头、政府出小头、群众享其成”, 工程管理由过去“村组各自为战、掠夺式经营管理”变为现在供水企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了水质安全、服务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供水设施得以整合,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新余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由“有人建没人管、管不好、用不好”变为“全员参与、建管一体化”。摆脱了处处等待政府“兜底”的习惯性依赖,新余水利人相信,他们正在实践的具有“新余特色”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管模式是一种更为长效,更为良性的办法。

“新余特色”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和管理经验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争相报道,也迎来了多个其他地市、县(区)的考察学习。但得到最真切实惠的,是广大农村群众。而今,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已得到了全市人民的认同,形成了全市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尤其是到了每年春节返乡人员潮涌之际,一些创业成功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家乡父老缴交开户费。工程日复一日稳步推进。

到今年4月底,新余全市10个新建或改扩建水厂、43个供水加压站已全部投入使用,1270个50户以上自然村、265个距主管网500米以内50户以下自然村已接通了自来水,已有农村13万户、39万人受益,覆盖了建档立卡贫困户7286户,占总数8965户的81.27%。全市17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通上了城乡一体化的供水,城乡供水一体化为解决贫困户安全饮水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一些“人不敢喝,牛不能饮”的水污染村庄迎来了令他们欢欣不已的“放心水”,一大批曾经干旱缺水到“干死蛤蟆,饿死老鼠”境地的饮水老大难村庄告别了“靠天喝水”的历史。

2019年那场持续数月的特大干旱,成了检验新余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安全卫生、垂手可得的自来水让农户们再也不用因水而愁。 “同网、同价、同质、直供到户”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日渐成熟。

水,无疑是环境中最灵动也最富戏剧性的元素。不同的温度,不同的环境,乃至不同的形态,让它在每一个生命中拥有了千变万化的丰富转变。从山地到河流,从城镇到村落,人们因循自然,在水中汲取能量,同时也赋予水一场场神奇的变化。

在新余,关于水的变化仍在时时发生。伴随这些变化,农村居民渐渐享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用水待遇,落后的供水方式渐渐式微,热水器、洗衣机这些便捷的家电走进了更多的农户,新余城乡居民同饮的这“一碗水”,越来越甜。

水,浇灌出新余的每一处丰饶,茂盛出新余的每一朵愿景。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微信公众号